博客年龄:17年8个月
访问:?
文章:1824篇

个人描述

姓名:兽王 职业:活着做人类,死后做兽王 年龄:远古猛兽,很老了,苍老的兽王 位置:地球上,人类中间 个性介绍: 一只猛兽,酷爱动物

洪荒猛兽----剑齿虎系列(四)

2008-02-12 20:53 阅读(?)评论(0)
巨颏虎
巨颏虎(Megantereon) 是晚新生代哺乳动物群中的一种常见猫科剑齿虎,中等大小,上犬齿扁长弯曲(前后刃缘光滑,无锯齿) ,下颌颏突(叶) 显著,四肢粗短,颈椎长而腰椎短。它的地理分布广泛,横跨欧亚非北美等大陆,生存和延续的时间较短,除北京周口店的Megantereon inexpectatus 外,绝大多数出自Villafranchian(维拉方期)和与之相当的地层中,是Villafranchian 动物群的一个标志性化石。
法国St-Vallier 的M. megantereon 以前臼齿相对发育、上裂齿前附尖小而前尖粗壮、下裂齿前后刃叶夹角较小、下门齿和下犬齿着生位置抬升不强烈以及下颌颏突较小等为特征,北美洲Nebraska 的M. hesperus 、欧洲(原文如此——ANDRE}塔吉克斯坦的M. vakhschensis (参见Scharapov ,1996 , fig. 4) 和北京周口店的M. inexpectatus 等在上述特征上与此相似,显示出较近的系统发育关系,而且北美洲的Smilodon 极可能源于这一支系。
法国Senèze 的M. cultridens 则以前臼齿退化、上裂齿前附尖粗大而前尖弱、下裂齿刃叶发达且前后刃叶夹角较大、下门齿和下犬齿着生位置抬升强烈以及下颌颏突突出等为特征,我国河北泥河湾的M. nihowanensis 、陕西蓝田的M. lantianensis 以及意大利Tuscany的大部分巨颏虎化石材料与此比较接近,应属于该支系。
南非Schurveburg 的M. whitei 以个体小、前臼齿极度退化为特征,南非Sterkfontein 的M. gracilis 、Kromdraai A 的M. eurynodon 、肯尼亚South Turkwel 的M. ekidoit ( 参见Werdelin and Lewis , 2000 , fig. 1) 以及East Rudolf 的标本(AM 101471) 应属于该支系。该支系主要分布在非洲,历史上也曾一度扩散至欧洲西班牙的Venta Micena 、希腊的Apollonia和格鲁吉亚的Dmanisi (Martínez Navarro and Palmquist , 1995 , 1996) 。

 

恐猫

恐猫(dinofelis)
拉丁文名:Dinofelis barlowi
英文发音:dy-noh-FEE-liss
体长 : 肩高70厘米
体重 : ?
食物 : 肉食
生存年代:五百万到一百四十万年前
生存地点:北美、欧洲、亚洲、非洲
物种种类:哺乳类─食肉目
名称含义:可怕的猫
与巨剑齿虎相比,科学家相信同时同地的另一种剑齿猫科动物更有可能是沾满人类祖先鲜血的杀手,它就是恐猫。
恐猫生活在500~150万年前的欧亚大陆、非洲和北美洲,在早期曾与前辈短剑剑齿虎共存过一段时间。它们是剑齿虎中的另类,在很多地方更接近我们熟悉的现生猫科动物。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它们的剑齿不是特别发达,其长度介于狮虎和大部分剑齿虎之间,甚至还没有其先祖后猫的剑齿长。这样的剑齿直而粗短,呈短刀状,看起来不怎么醒目,故而也有人称它们是“伪剑齿虎”。恐猫身长约2.2米,肩高0.7米,与美洲豹相仿,不过更加粗短强壮,尤其是前肢非常有力(这点还保持了剑齿家族的优良传统)。恐猫这个属下面包含5个种,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南非的巴罗刀齿恐猫(dinofelis barlowi),众多证据显示它们是人类远祖——南方古猿最主要的天敌。
恐猫和花豹、美洲豹一样擅长爬树,但似乎不够快速敏捷。它们的捕猎方式很可能也是夜间偷袭为主,而不是靠追击和肉搏。在南非的一些洞穴中曾发现过食肉兽吃剩下的骨骸化石,其中有些是体型很大的羚羊,也许只有恐猫有猎食它们的能力。除此之外就是大量的狒狒和南方古猿遗骸,主要是头骨。专家们认为,与剑齿长而脆弱的巨剑齿虎不同,恐猫“不够标准”的短粗剑齿反而更适合捕食灵长类动物,因为这样的剑齿更加坚固,可以像花豹一样咬开灵长类动物的颈部甚至头骨而不会断裂。对恐猫而言,南猿四肢软弱,又没有发达的犬齿和人工武器保护自己,无论灵活性还是自卫能力都不如狒狒,相比之下更容易得手。想象一下,在某个漆黑的夜晚,正在熟睡中的南猿突然被身后的低吼声惊醒,尚未作出反应便被恐猫的剑齿咬穿脖子,然后被它当作战利品带回树上或山洞中……我们祖先的早期生活就是如此充满恐怖与艰辛。
恐猫与人的体型比较,在我们看来也许不是很大。但是对身高只有现代人2/3的南猿来说,它可就是庞然巨兽了。

 

后猫

亚欧大陆上,有一类被称为后猫的中型新食肉类动物几乎与巴博剑齿虎同时出现,又同时消失。以前曾有人把它们当作猎猫科的残存后裔,但现在一般认为它们是不折不扣的猫科动物,也是剑齿虎家族的一员。20世纪20年代由师丹斯基根据中国甘肃的化石种“大型后猫”(metailurus major)对其最早定名,目前已在亚洲和欧洲发现了好几个种的后猫化石,其中我国就出土了不少。后猫在许多方面与猫亚科动物并没有太大不同,它们的体型与美洲狮相仿,身材较为细长,剑齿扁而短,不是特别发达。后猫可能和现在的豹子一样是森林中潜伏的隐秘杀手,捕食毫无防备的各种中型食草动物;然而和大个子的短剑剑齿虎相比,它们自然是弱者。同样出土于甘肃的一具化石显示了后猫可能被短剑剑齿虎直接猎杀的证据,后者也许会像非洲狮偶尔捕杀鬣狗一样清除自己的竞争对手。

 

命运剑齿虎

在所有剑齿猫科动物中最著名的就是生活在北美洲的“命运剑齿虎”(Similodon fatalis),这个可怕名字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模样:呈马刀状的剑齿超过12厘米长,上下颌可张开95度,令人胆寒。它们的身躯结实有力,稍有解剖学知识的人都会为那强劲的颈椎、肩胛和前肢骨所震撼,显然它们活着的时候是肌肉发达的力量型选手,比狮虎强壮得多。实际上,它们更接近熊的钝重体态,骨骼粗大,前腿比后腿长,尾巴很短。因此,虽然命运剑齿虎的个体大小和子接近——平均体长2米、肩高1~1.2米,但近来的研究认为其体重可以达到普通雄狮的1.5倍甚至2倍,也就是270~360公斤。不过,比起它们的南美兄弟“一般剑齿虎”(Smilodon populator),它们只能算中等个头。  
参见 命运剑齿虎(棕) - 一般剑齿虎(白) 大小比较图

异剑齿虎
异剑齿虎(Xenosmilus
1981年,两名业余古生物爱好者在佛罗里达发现了一种新的史前猫科动物。他们原本想寻找某种绝灭大型西貒(一种类似野猪的动物)的化石,但在一个化石点他们不仅找到了几十具西貒遗骸,还发现了与西貒保存在一起的两具大型食肉动物化石,于是他们很快和著名的剑齿动物专家拉里·马丁教授取得了联系。马丁教授起初认为这些化石不属于猫科动物,然而在多年的深入研究和新头骨的发现之后,马丁教授及其同仁们终于确定它是剑齿虎家族中的一个新属,并于2000年正式命名为“异剑齿虎”。
异剑齿虎很像是似剑齿虎、美洲剑齿虎两位同族的混合体。它四肢短粗,与美洲剑齿虎相似;然而从总体上看它更接近似剑齿虎,不仅有较长的前腿和颈部,而且剑齿短而宽,也是“弯刀牙”。因此,古生物学家目前将其归入似剑虎类。不过,它们还具备一些与众不同的特点,主要是头骨较长,下颌深而结实,臼齿发达,意味着巨大的咬合力。这不仅让我们联想起今天非洲草原上的一种食肉动物:斑鬣狗。难道这种身长2.1米、体形不逊于另两种剑齿虎的猛兽会以食腐为生吗(既然连美洲剑齿虎都被怀疑是食腐动物)?在更新世的北美,曾繁荣一时的豹鬣狗迅速衰落。除了巨大的恐狼之外,它们可能还有其他的竞争者,而异剑齿虎就是最佳人选。笨重的身躯、富有威慑力的剑齿和强大的咬力足以保证它们成为食腐动物中的强者。然而,兽类中其实并不存在纯粹的食腐动物;正如斑鬣狗主要也是靠自己猎食,异剑齿虎不一定是整天跟在其他食肉兽后面的“强盗”或“叫花子”。或许正如化石显示的那样,它们可能是凶悍的西貒猎手。
目前认为,异剑齿虎可能比另外两类剑齿虎更早灭绝,因为处于更新世晚期的拉布雷亚沥青坑中没有发现它们的化石,而已有的记录只包含170万~100万年前的这段时间。不过毕竟人类认识它们的时间还不长,随着更多化石记录的发现,相信它们身上的神秘面纱将会被进一步揭开。
   阅读(?)评论(0)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